一、总体情况
12月份,全县没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
1—12月份,全县共发生3起事故,死亡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事故起数减少3起、下降50%,死亡人减少1人、下降16.67%。
二、行业事故分布情况
1—12月份,道路运输行业领域:发生2起事故、死亡4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3起、下降60%,死亡人数减少1人、下降20%。发生1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工贸行业领域: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去年同期未发生事故;其他行业领域未发生事故。
三、各乡镇(街道)事故分布情况
1—12月份,宁州街道发生事故2起、死亡4人,青龙镇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三个乡镇未发生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宁州街道呈上升趋势、青龙镇持平、盘溪镇、华溪镇呈双下降,通红甸乡近三年未发生事故。
四、工作建议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县安全生产会议安排部署,清醒认识我县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我县82项举措,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带头深入基层排查隐患,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二)迅速组织开展冬春火灾防控集中攻坚行动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把握冬春季火灾事故规律特点,深入查找本地区、本行业领域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扎实开展集中攻坚。要深刻吸取山西吕梁市火灾事故教训,组织工矿企业对办公楼、浴室、食堂、宿舍、工棚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1次排查检查,严查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要聚焦人员密集、敏感特殊和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紧盯安全疏散条件不足、防火分隔不到位、违规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封闭安全出口等突出问题,集中消除火灾隐患。要精准研判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消防安全风险,紧盯医院、学校、商场市场、高层建筑、“四名一文一传”、民政服务机构、易地搬迁安置区、民宿、寺庙等重点场所,以及各类促销活动、大型群众性活动等,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大冬春季消防安全宣传力度,结合当前消防宣传月活动,运用社会化手段和媒体平台,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加大举报奖励力度,集中开展典型火灾案例警示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群众防火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三)举一反三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治理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全面排查整治。道路运输领域,要加强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路面管控,加强对过境车辆管控;对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及时预警预报,提前采取疏导分流措施加强防范应对;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严控违规载人、酒驾醉驾行为;加强冬早蔬菜交易市场安全管理,规划设置交易地点和车辆停放地点,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工程施工领域,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排查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设置情况,排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和是否规范作业情况,发现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制止并严格执法。矿山领域,要开展直插现场专业排查,对存在未按要求施工作业的,一律停产整顿并严格执法,发现私挖盗采的及时报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工贸领域,持续推进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动态消除钢铁、粉尘涉爆和有限空间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严格整治建材和轻工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燃气领域,要全面清查、整改违规使用,非法经营、储存、倒装、运输和违规充装液化石油气等问题。危化品领域,督促指导重大危险源企业落实主要负责人承诺包保责任制;加强监管部门和企业学习,持续推动磷化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应用;督促加油站加强管理,确保管理员24小时在岗。烟花爆竹领域,要加强烟花爆竹运输、储存、经营、燃放等各环节安全风险管控,重拳打击“黑窝点”。特种设备领域,要深刻吸取红河州弥勒市“10·18”货梯坠落较大事故教训,扎实开展电梯、锅炉和大型游乐设施等安全专项整治,提高第三方维保机构检测校验质量。校园安全,要重点做好校园消防、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心理健康教育、防溺水等工作,强化问责机制,以实际行动铸牢校园安全屏障。
(四)开展新一轮的“百日攻坚”行动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即刻行动起来,以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为抓手,按照上述工作措施开展新一轮的“百日攻坚”行动,精准有效防范化解岁末年初重大安全风险,县委、县政府领导适时带队督导检查各乡镇(街道)、各行业领域工作开展情况。
(五)强化应急值守,妥善处置各类安全事故
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特点,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雨水、冰雹、霜降、大雾等极端天气信息,制定完善重点时段各类突出事故应急预案、工作手册和保障机制,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强化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和险情,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