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华宁县不仅已进入老龄化时代,人口发展也从缓慢增长逐步进入了“负增长”时代,这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各级高度重视。
一、华宁县人口现状
(一)常住人口总体呈下降态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华宁县常住人口小幅波动,总体呈下降态势。从各年情况看,2021年18.92万人,同比减少0.12万人,下降0.6%;2022年19.13万人,同比增加0.21万人,增长1.1%;2023年18.91万人,同比减少0.22万人,下降1.2%;2024年预计18.8万人,同比减少0.11万人,下降0.6%。
(二)出生人口数持续下降。2020年出生1598人,2021年出生1357人,同比减少241人,下降15.1%;2022年出生1144人,同比减少213人,下降15.7%;2023年出生1103人,同比减少41人,下降3.6%;2024年1—5月出生383人,2024年预产期在6月-12月的产妇早孕建册共计603人,预计2024年出生人口986人,同比减少117人,下降10.6%。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2020年以来累计出生5585人,其中男孩2895人,女孩2690人,男女比例51.8:48.2,男女比例失衡。从各年情况看,2020年出生1598人中男孩810人、女孩788人,男女孩比例50.7:49.3;2021年出生1357人中男孩700人、女孩657人,男女孩比例51.6:48.4;2022年出生1144人中男孩611人、女孩533人,男女孩比例53.4:46.6;2023年出生1103人中男孩574人、女孩529人,男女孩比例是52:48;2024年1—5月出生383人中男孩200人,女孩183人,男女孩比例是52.2:47.8。
(四)老龄化进程加快。根据公安部门提供数据显示,2020年60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分别为3.45万人、2.59万人,占总人口的16.1%、12.1%;2023年60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分别为3.96万人、2.82万人,占总人口的18.6%、13.2%。四年来60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分别提高2.5、1.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二、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育潜力不足。根据公安部门提供数据显示,华宁县2020年户籍人口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5.36万人,2021年户籍人口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5.23万人,同比减少0.13万人,下降2.4%;2022年户籍人口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5.11万人,同比减少0.12万人,下降2.3%,2023年户籍人口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4.99万人,同比减少0.12万人,下降2.3%,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逐年减少,生育潜力下降明显。
(二)生育意愿较低。受生育成本高、教育压力大等多重因素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较低。从孕前备孕、孕期产检、生产费用、出生后的奶粉尿布到幼儿园和各种培训机构的学费,家庭经济负担较重。2023年华宁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29元,同比增长4.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634元,同比增长10.3%,支出增速远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速,且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高达72.2%。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儿期望值也大为提升,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主要追求目标,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尤其对于女性来说,要在工作上和家庭中同时扮演多重角色,使得部分育龄妇女不愿生也不敢生。
(三)在县内助产机构出生比例低。2020年出生1598人中有992人在县内助产机构出生,2021年出生1357人中有780人在县内助产机构出生,2022年出生1144人中有644人在县内助产机构出生,2023年出生1103人中有611在县内助产机构出生,2024年1—5月出生383人中有219人在县内助产机构出生,分别占出生人数的62.1%、57.5%、56.3%、55.4%、56.3%。县内助产机构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全县人口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持续失衡。受“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群众生育男孩的意愿十分强烈,通过在孕前人为改变受孕条件等技术选择性别生育,2020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持续失衡,2020年至2024年1—5月每年出生男女数比例分别相差1.4、3.2、6.8、4、4.4个百分点,2022年达到最高,出生男女数比例相差达到6.8个百分点。
(五)老龄化进程加快。2023年我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3.96万人,占总人口的18.6%,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是近年来我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人口老龄化将会消减劳动力的供应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应的压力,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对老龄化社会及人口负增长的思考
人口的生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生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供充足劳动力的重要保障。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和人口负增长的双重影响无疑会对华宁经济社会带来扶养负担加重、劳动力供应不足等诸多不利影响,要从政策保障、服务优化等多方入手,切实缓解养老难、育儿难、就业难等问题,促进华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出台多元化政策措施促进出生人口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快全县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切实增强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二是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支持,保障女性特别是孕产妇的就业权益。三是增加产假、育儿假、男方陪产假等假期,切实减轻居民家庭生育负担。四是完善婴幼儿的养育措施,如多建设一些婴幼儿托管机构、幼儿园等,并且要实施普惠制,为生育家庭解决学前教育等后顾之忧。
(二)升级县级医疗助产机构的硬件设施,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壮大医疗队伍,保障孕产妇安全。降低孕前备孕、孕期产检、生产等费用,吸纳更多孕产妇就近产检、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孕产妇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育意愿。
(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积极推动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政策。二是整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工作,严厉打击“两非”违法行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结构趋于平衡。
(四)逐步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老年人目前最关注的是收入保障和医疗保健两方面。在收入方面要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在医疗方面要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医疗救助,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