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11月份,全县发生1起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死亡1人,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均与去年同期持平。
1—11月,全县发生6起事故、死亡6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14.29%,同比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50.00%。

二、行业事故分布情况
11月份,全县发生1起道路运输行业领域事故、死亡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与去年同期持平。
道路运输行业领域:1—11月,发生5起事故、死亡5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16.67%,同比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54.55%。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1—11月,发生1起事故、死亡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与去年同期持平。
矿山工贸等其他行业领域1—11月均未发生事故。
三、各乡镇(街道)事故分布情况
11月份,青龙镇发生1起道路运输行业领域事故、死亡1人,去年同期未发生事故。
1—11月,华溪镇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盘溪镇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青龙镇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宁州街道、通红甸乡未发生事故。1—11月各乡镇(街道)事故情况如下:

四、工作建议
(一)深刻汲取教训,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要充分认清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认真汲取近期重大及典型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完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内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坚决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及时整治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坚决严惩矿山、危化、建筑、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深刻理解和把握做好岁末年初、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三个必须”要求,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岁末年初、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力稳控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四、工作建议
(二)严格风险管控,持续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各级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全县持续、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综合治理。要突出“两客一危一货一面”、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车辆和重点路段,加大重要时期、重点时段路面巡查管控力度,强化主要高速公路、干线国省道的桥梁、涵洞、隧道、交叉路口、弯坡道路等重点路段的通行秩序管理,不断加大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深入推进公路交通秩序整治,严厉打击违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出租车客运企业和车辆,加大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严查超速、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持续清理整治“马路市场”。加强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危险品运输车、重型载货汽车等重点车辆安全监管,整治运输企业“挂而不管”“以包代管”等问题;要加强农村地区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切实落实人员,落实“一盯一、一帮一”等措施,强化农村道路和车辆、驾驶人的监管,完善预防农村道路运输事故工作体系,减少漏管失控面,严防农村客运车辆超员和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取缔一起。
(三)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确保隐患整治闭环管理。一是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的检查方式,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检查的效果和质量;二是强化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法作出处理措施,并按照隐患整治“五落实”要求,督促相关企业对标对表、限期整改,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到位;三是严查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并依法严惩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四是加强部门执法联动,加强行刑衔接。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互通,强化协作配合,及时、高效地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相关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固定相关证据,并移送公安部门查处。
(四)全面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近期全国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为主线,紧密结合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华宁县重大安全风险大排查工作方案》和《华宁县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总体方案》部署要求,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设施、重点场所、重点设备,全覆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四个一律”“五个一批”要求,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隐患问题,全力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彻底摸排全县范围内各乡镇(街道)、各行业领域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风险,实行清单化建档立档,落实项目化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五)强化应急值守,妥善处置各类安全事故。要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和季节特点,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雨雪、寒潮等极端天气信息,加强政府、部门、企业之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健全完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决策水平;要制定完善重点时段各类突出事故应急预案、工作手册和保障机制,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强化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和险情,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