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功能区划分和县域空间布局
一、功能区划分
依据华宁县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将县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发展区、工业发展区、农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实行分类指导,强化空间约束功能,促进空间布局优化。
(一)城镇发展区
城镇发展区重点布局在县城驻地宁州街道和盘溪镇,其他乡镇则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小城镇。
(二)工业发展区
工业集中于华宁县工业园区的“一园五片区”,即:宁州街道的新庄、莲花、冲麦片区,青龙镇大村片区,盘溪镇黑泥坡片区。严格控制工业园区外发展工业。
(三)农业发展区
农业发展区布局于华溪镇、通红甸乡全境及宁州街道、青龙镇、盘溪镇除工业发展区之外的适宜区域。
(四)生态保护区
抚仙湖东岸(华宁段)面山及风景名胜区;象鼻温泉省级森林公园、万松山、白坟山等重点林区;南盘江、曲江、青龙河径流区等重要水源地及乡(镇)、村饮用水源地;省市县认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保护区域;万安公墓等其他需要保护的区域。
专栏2:生态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1个:抚仙湖风景名胜区 ●省级森林公园1个:象鼻温泉森林公园 ●重要水源地15处:南盘江、曲江、青龙河、白龙河、老里箐、矣则河、七犀潭、恩永泉、龙洞泉、葡萄井泉、映月泉、龙井湖、太极泉、象鼻温泉、二龙戏珠泉 ●省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3处,即龙亩广化寺、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市级3处,即万松山慈光寺、前所东华寺、碗窑村窑址 |
二、县域空间布局
依据华宁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华宁县“一心两轴两极一枢纽”的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全县资源配置,彻底改善区位边缘化制约,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一心
将县城打造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数据中心。进一步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积极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互联网+”等产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环线高速节点区位,打造县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二)两轴
1.横轴。从西向东以滇中城市经济圈环线弥玉高速公路(华宁段)为主轴,辐射县城宁州街道、华溪镇、盘溪镇、通红甸乡,形成连接玉溪和滇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轴。
2.纵轴。从北至南以澄华路为主轴,辐射青龙镇、宁州街道,作为连接昆明和个开蒙(个旧、开远、蒙自)及南亚的重要轴线。
(三)两极
1.盘溪发展极。盘溪镇作为横轴上的重要发展极点,突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工贸型城镇,发展新型工业、资源深加工、热区作物、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
2.青龙发展极。青龙镇作为纵轴上的重要发展极点,重点建设资源型生态城镇,发展烤烟、蔬菜、生态畜牧业、生态林果等高原特色农业和滨湖生态旅游等产业。
(四)一枢纽
即区域性交通枢纽——玉溪对外开放东部门户。融入滇中经济圈,构建高速公路路网,连接周边州、市、县,打通出海(北海)、出国(越南)通道。建设华宁通用机场,进一步完善县域交通网络体系。
第二节 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一、农业发展规划布局
按照“政府引导、大户引领、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构建“五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1.在19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发展核桃、山地生态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配套推进林下种养,打造高山林农生态产业经济带。
2.在1500—1900米中海拔区域,依托烤烟产业大力发展烟后菜和以柿子为主的优质温带水果等优势作物,打造中海拔烟菜果生态产业经济带。
3.在1500米以下低热河谷区域发展柑橘、冬早蔬菜特色作物,打造河谷果蔬生态产业经济带。
4.在江华路、华盘路、澄华路等交通路网沿线发展以绿化苗木为主的景观农业,打造路网生态屏障经济带。
5.在抚仙湖径流区逐步退出蔬菜等高耗肥(药)作物,重点发展蓝莓、核桃、桃、梨等乔灌类高效经果种植,打造湖边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带。
二、工业发展规划布局
以县工业园区为平台,构筑“一园五片区”发展布局,规划面积14.93平方公里。
1.盘溪精细磷化工片区:布局在盘溪镇,面积为4.6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黄磷及其深加工产业。
2.青龙精细磷化工片区:布局在青龙镇,面积为1.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黄磷及其深加工产业。
3.莲花陶瓷建材片区:布局在宁州街道,面积为1.3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陶瓷建材加工产业。
4.新庄工业片区:布局在宁州街道,面积为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冶金铸造、装备制造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
5.冲麦低碳产业片区:布局在宁州街道,面积约3.8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绿色轻工产业、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业。
三、商贸服务业规划布局
根据华宁县城镇区划,构筑县级商业中心为主,镇(乡)级商业次中心为辅,村(社)级为基础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一)县级。将县城划分为中心商业区、城北商业区、城西商业区、城南开发区、城东住宅及休闲观光区五片区。
1.中心区建设成为县城商贸中心。
2.城北片区建设成为陶瓷建材展示区、新兴中高档居民住宅区及校园服务区,兼有餐饮、购物、商务等综合服务区。
3.城西片区建设成为休闲、娱乐、物流、交通运输、大型专业店、仓储式会员店等服务区。
4.城南片区建成建材、汽车交易、维修、专业市场,新兴中高档居民住宅区。
5.城东片区建成新兴中高档居民住宅区、休闲旅游观光区。
(二)镇级。盘溪镇和青龙镇发展极,为县域商贸物流的次中心。
1.盘溪镇拓展辐射华溪、通红甸、弥勒、建水等商贸服务及旅游资源,建成以农产品、五金交化、建筑建材等为主的物流集散区。
2.青龙镇建成抚仙湖东岸观光康体休闲度假区、特色水产品商贸展示区、水上运动娱乐商旅区、农副产品商贸流通区。
(三)村级。以现有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基础,结合“宽带乡村”、信息消费等设施建设,合理调整网点分布,建设农家店、农资店、小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及村级网上购物店,逐步增加网点数量、提高农产品交易集中度,利用“互联网+”推进电商服务。
四、旅游业规划布局
华宁县旅游总体布局为“一体两翼”,把华宁建设成为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的康体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云南省著名的亲水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目的地。
1.一体:宁州温泉产业城综合体
开发宁州温泉城及环城游憩带,建立全县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宁州温泉产业城、发展置业旅游、配套餐饮、购物、娱乐、康疗等服务产业,打造以西沙映月、象鼻山、万松山、文笔塔等为载体的环城游憩带,形成以“泉乡文化、古陶文化、宁州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镇。
2.两翼:南翼与北翼,助推华宁县旅游腾飞的两翼
(1)南翼:以“华溪—盘溪”精品特色乡村(柑橘文化)和滇越铁路活态遗址为主要资源特色,突出和发展特色橘园乡村、冬春早菜特色农业、盘溪古镇和滇越铁路四大旅游项目,重点完善和配套圈内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将华溪镇建成县域南部生态旅游小镇、盘溪镇建成县域东部民族特色旅游古镇,打造华宁东南部南盘江、曲江低热河谷旅游经济带。
(2)北翼:以“青龙—通红甸”滨湖度假、生态旅游为特色资源,主要开发滨湖度假、太极温泉康疗、么波冲生态旅游和风电场沿线高山旅游四大旅游项目,重点完善和配套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将青龙镇建成县域北部生态旅游小镇、通红甸建成县域东北部特色生态旅游小镇、抚仙湖东岸建成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地,打造华宁县西北部滨湖度假、风电观光、温泉康疗旅游经济带。
第三节 城镇建设规划布局
一、县城发展规划布局
县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按照“东扩西调、南控北优”布局原则,以建成区继续跨河适度南拓,优化完善其综合功能形成中心组团;东进优化新庄片区,布局工业产业组团,形成“一城两片”布局结构。县城规划区人口达6万人以上。
县城城市发展区划。中心城区划分为已建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已建区指城镇建成区,面积4.66平方公里。适宜建设区分为优先发展区和拓展发展区。优先发展区分布在宁州街道办事处坝区及低山地带,包括华盖山以南半山及平坦地区、东部新庄低山地区;拓展发展区位于南过境公路南端及东南端200米区域内。限制建设区包括东部的万松山森林公园,西部、南部的农田和北部、东部的丘陵地带。禁止建设区是县城四周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建设行为,主要包括坡度大于25°不适宜建设、生态状况良好的四周外围山体地区。
二、盘溪镇发展规划布局
盘溪镇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两轴三区四点”,建设开放型民族示范镇。
两轴指江东发展轴和江西发展轴。江东发展轴,以连接华盘二级公路—新村交通干线为依托,结合大桥头—羊街次干道,为盘溪经济发展重要轴线。江西发展轴,以连接弥玉高速公路(华宁段)或阿法路—通红甸乡交通干线为依托,结合乐法公路和拟建的磨矣路、布法路次干道,为盘溪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轴线。
三区指核心发展区、辐射带动区和统筹协调区。核心发展区,包括盘江、东升、下街、乐士堂四个社区,是引领盘溪经济发展的极核地带;辐射带动区,包括大寨、新村、方那、九甸、小龙潭、各纳甸、磨沙塘7个行政村和月红寨、平坝2个行政村的坝区部分,是辐射带动盘溪发展的主要地带;统筹协调区,包括龙潭营、富民、矣得、法高4个行政村和月红寨、平坝2个行政村的山区部分,为统筹盘溪城乡发展的攻坚地带。
四个经济增长点指东部生态旅游文化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增长点、东南部工业经济增长点、南部特早熟柑橘产业增长点、北部无公害蔬菜及早熟柑橘产业增长点。
三、青龙镇发展规划布局
青龙镇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两轴三区四点”,建设高原特色生态农业镇、康体休闲旅游小镇和资源型工业经济强镇。
两轴指南北轴和东西轴。以澄华公路交通干线为依托,结合细土—禄丰次干道、环湖公路和通村公路,在全镇形成南北、东西两条发展轴线。
三个区指中心发展区、沿湖发展区、统筹协调区。中心发展区,包括青龙、落梅、矣马白、斗居和紫马龙5个村(居)委会,是青龙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沿湖发展区,包括大村、海关、海镜3个村(居)委会,是青龙工业、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区域;统筹协调区,包括中心发展区和沿湖发展区之外的区域,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攻坚区域。
四个经济增长点指西北部康体休闲旅游和工业经济增长点、东北部热区作物产业经济增长点、东南部磷矿开采产业增长点、南部无公害蔬菜产业增长点。
四、华溪镇发展规划布局
华溪镇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一轴三区”,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旅游小镇。
一轴指以华盘二级公路交通干线为依托,继续争取华建公路(华溪至建水)建设,形成东西发展轴线。
三区指以华溪、甫甸两个社区为核心发展区,为华溪镇特早熟、早熟柑橘及核桃发展的重点区;以小寨、大新寨2个行政村为中心发展区,为华溪镇柑橘、烤烟、蔬菜、核桃和药材种植重点区;以黑牛白、独家村2个行政村为统筹协调区,为核桃和药材种植重点区。
五、通红甸乡发展规划布局
通红甸乡发展规划布局为“一轴两点”,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乡。
一轴指沿所梅早、山羊母、小得勒到大婆左、大龙树南北公路,建设形成南北发展轴,重点发展种植业、生态畜牧业。
两点指太极温泉休闲旅游增长点和么波冲风能发电、高山生态旅游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