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近日,笔者走访调研了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工作现状,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是养老服务工作受到各级重视,但是实际推进力度小。
二是养老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虽然全县养老服务设施在省市的项目支撑下进一步完善,但距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者互助站实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现在建设的项目资金难以拨付,拖欠工程款严重,村(社区)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
三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养老服务队伍中的养老护理人员参加过培训,但参加的都是短期培训,掌握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而且养老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责任大,工资报酬低,缺乏促进行业有效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管理人员也无专职人员,运营管理不规范。
四是运营经费保障不到位,2017年至2019年市财政局共下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经费299.25万元,目前仅拨付了21万元,已运营的项目由于无运营经费,面临停运,建好的项目也因为没有运营经费迟迟未能投入运营,导致已建好的项目无法很好地发挥效益。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继续提高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并有效推进,杜绝“雷声大雨点小”现象。各级各部门只有下大力气,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才能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享受高质量的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规范养老服务行业,使养老服务从营业资格、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内容、服务收费以及免税等优惠扶持政策上有明确的规定。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鼓励采用公建民营、引进民间机构参与、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等灵活的经营方式,不但能减轻财政负担,还能使养老产业真正给老年人带来实惠。
三是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面,提高中心运营专业化水平。政府要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争取实现社区全覆盖,使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场所。劳动人事部门要将在中心内的工作人员纳入政府购买岗位,开展专职培训和正规教育,着重打造一批专业化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要完善中心服务内容,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服务,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是尝试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部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活华宁县区域内的养老服务资源,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让更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进入老人家中,通过平台对全县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消费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形成老人精准的服务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可根据分析出的服务需求,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为老人提供更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五是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全县开展试点项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民政、卫生、医保等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建立一套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在华宁建成首家医养结合老年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