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宁县工信局根据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为发展思路。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构建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线上+线下”并重,着眼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完善农村线上线下商业网点布局,从而带动农产品上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把农特产品上行作为基本任务。农特产品上行是电商扶贫的基本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我局以助力脱贫为出发点,通过电商平台,探索搭建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新渠道。2019年以来,我局以柑桔、“华宁陶”等地方特色商品为重点,组织云品会、京东、阿里巴巴等10余户电子商务平台及电商企业到华宁县开展市场调研及业务对接,搭建平台助推本地企业及农产品合作社、大型基地同电商企业相合作,促进本地产品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柑桔上市以来,已有超过20户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人到盘溪镇、华溪镇进行柑桔收购并进行网络销售,而且柑桔网络销售的物流包装、营销推广、产品运输均在华宁县盘溪镇本地进行,从而有力带动农户增收,助力各地精准脱贫。
(二)加快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我县还依托云南省兴边富农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县各乡镇均规划建设了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这些服务站主要发挥本地化优势,均是选取当地具有一定电子商务经验的企业和个人作为服务商,在华宁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辐射下,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当地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手机充值、水电费缴纳、车票代购等服务功能及其他便民服务,实现电子商务的线下全区域覆盖。目前除青龙镇电子商务服务站还在建设中,其他三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均已建成投运。
(三)加快推进大型物流服务网点建设。2019年以来,我局积极跟踪协调华宁原野农产品有限公司项目年产10000吨高原特色农产品冷储加工项目、华溪高原特色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华宁柑橘产业园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上述项目均由地方骨干企业为平台和主要投资方,以柑桔等农产品为主要服务对象,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当地农户、农业合作社、中小种植企业搭建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的一条龙平台。目前华溪高原特色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华宁柑橘产业园交易中心建设已完工,华宁柑橘产业园交易中心已开始投用。上述项目的建成投运将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有效减低农户负担。
(四)开展电子商务基础数据调查。为在全县范围全面铺开电子商务工作,我局还下达了《开展电子商务基础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乡镇按照辖区范围,对辖区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含农产品合作社、生产基地、微商等)及人员(从事电商或微商、开有网店)进行情况摸排并登记。我局根据各乡镇上报情况,针对有部分缺技术的贫困户,积极争取培训机会和相应资金,为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展培训。
(五)加强培育电商企业。高度重视电商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从事主体和发展基点的作用,我局结合县域资源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龙头企业的培育。引导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特色工业品生产企业运用电商平台,扩展市场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在培育电商企业发展的同时,抓实电商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及依托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培训,培训了一批电商人才,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今年在柑桔销售方面,营销方式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变化,部分从事传统采购直销的客商开始尝试线上销售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电商产业氛围进一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上行难度大。华宁县虽有较为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农民与大市场对接能力弱,导致有产品也无法形成产业。电子商务所需的质控、包装、售后等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二是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华宁县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较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度也不高。大部分农户未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利益,因此不愿进行学习,与电商企业合作经营的意愿也很低。
三是物流体系不完善。目前华宁县内物流快递企业的主要营业范围仍局限在华宁县城周边,无法送达到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物流资源的共享化较低,没有实现渠道与信息的互联互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较低,无法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四是农村电子商务未产生集群效应。目前华宁县从事电子商务的个人与企业较多,但仍存在小、散、弱的特点,主体也以外地客商为主,虽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应,也促进了农户增收,但由于其分散与逐利的特性,未能对华宁县电子商务产业的长远发展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华宁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电商扶贫有关工作还任重道远,这需要全县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着力于解决农产品上行目前存在的困难,这样才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在华宁现有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梳理政策体系,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和传统企业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拓展适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产品和服务,扩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开展“三农”服务。
二是完善物流体系。鼓励企业物流配送由自有化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转型,充分发挥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以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金融、邮政、电信、供销、家电维修点等所有服务农村的网点配送资源,鼓励自发性的草根物流发展社区配送、农村配送,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和效率瓶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为扶贫工作铺平道路。
三是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墙体广告、大型广告牌、各种节会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普及宣传电子商务知识,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传播电子商务政策法规,提升全民电商意识,推广电子商务发展成功经验,鼓励本地电商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电子商务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浓厚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四是开展技能培训。我局将在玉溪市商务局的统一安排下,联合玉溪市思域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特色中国玉溪馆、红塔区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园等企业,开展一次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培训,为返乡青年和企业提供互联网业务、产品推广、组织销售等服务和指导。目前该工作已通知各乡镇开始报名。
(商务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