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华宁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敬老院中的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和安享幸福晚年为总目标,以“保安全、固成效、优服务、建机制”为主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敬老院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敬老院养老服务质量。
一、基本情况
华宁县现有敬老院4个,营运3个(县中心敬老院、盘溪镇福利院、通红甸彝族苗族乡福利院),在建1个(青龙镇敬老院),截至2019年10月,全县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为74人。自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盘溪镇汉族福利院、青龙镇禄丰敬老院因整改也达不到养老质量服务要求,已经关闭,人员暂时并入县中心敬老院。
二、采取的措施
(一)抓机制建立。由民政牵头,连续三年会同消防、卫计、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华宁县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细化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自查和检查表》,提升了养老院服务质量检查的操作性。
(二)抓数据管理。集中力量、集中人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 云南省养老项目申报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指标数据的录入和上报工作,开展数据研判分析,及时掌握敬老院运行情况,摸清服务质量家底,为改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服务质量、切实维护敬老院老人和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抓自查整改。各涉及乡镇依据《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加强自查自纠,对各机构存在的证照不全、重建设轻管理、安全隐患多、缺少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运转经费缺乏、服务人员少、敬老院入住率不高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列出整改清单,对于短期内能整改的要求即刻整改,对较难整改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对标达标。
(四)抓资源整合。盘溪汉族福利院、青龙禄丰敬老院因建设年代久远,各种设施老化,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居住老人也比较少,按照“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中115条”的标准,两个敬老院均达不到整改要求,且整改投入较大,为了达到资源整合利用的目的,华宁县把两个敬老院暂停关闭,老人收住到县中心敬老院,不但改善了老人的生活环境,也提高了中心敬老院的入住率,达到了人财物集中利用的效果。
(五)抓督促检查。近年来,由民政牵头,多次组织消防、市场监督、卫健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全县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提升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组对照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对全县敬老院进行了实地检查。认真落实“一院一策”整治要求,确定整治方案及期限,列出了五个方案、五个清单,并把中心敬老院确定为需整改达标养老机构作为市民政局挂牌督办养老机构,进行限期整改。
(六)抓等级评定申报。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树立养老服务品牌,我县积极抓好星级养老机构申报工作。对全县敬老院进行摸底排查,按照申报要求,对标对表,查缺补漏,目前,已基本完成县中心敬老院申报三级及以上养老机构,盘溪福利院、通红甸乡福利院申报二级养老机构的前期工作。
三、取得的成效
(一)法人登记证书办理方面。县中心敬老院、盘溪镇福利院、青龙镇敬老院、通红甸乡福利院均已按照省市民政部门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办理了法人登记证书。
(二)医养结合方面。县民政局多次与卫计、医疗机构进行协商,截至目前,县中心敬老院与县瑞仁医院已建立了医疗协作关系,盘溪镇福利院、通红甸乡福利院均分别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医疗协议,定期为老年人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院内老年人就医开辟绿色通道。
(三)设施设备改造方面。每个敬老院按照“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中115条”的标准及联合检查组整改意见,完善了消防设施,安装了报警系统、消防标识,喷淋设备、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增加了灭火器和消防安全应急指示灯,应急疏散标识牌,每个房间安装了感烟探测器和紧急呼叫装置。按照要求,三层以上的建筑购置了医用电梯,安装完善了卫生间扶手,对厨房和餐厅进行了吊顶、遮蝇帘安装等。
(四)制度建设方面。目前营运的3个敬老院均已办理了市场监督部门颁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养老护理员接受岗前培训、并经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上岗;建立了服务人员绩效考核、优秀员工奖激励等制度;制定了24小时当班、值班制度;膳食服务制度;建立机构内感染预防和处理办法,有消毒和隔离制度;制定了消防安全、突发事件等相关管理制度、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等。
(五)护理人员保障方面。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县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县敬老院配备护理人员18名,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150%发放护理人员工资,并将护理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人员服务能力不足。年轻且有点文化的人大都不愿意到敬老院工作,现有护理人员都是本乡镇的村民,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护理知识掌握甚少,服务能力不足。
(二)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因敬老院工作苦累脏,招聘来的护理人员流动性、随意性大,不少人说不干就不干,带来了护理人员难以长期延续的问题,总体用人困难。
五、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有关部门在土地、养老院消防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合作,出台相关政策,并鼓励各类民营企业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等运作模式。
(二)建议加快研究制定发展养老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加快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建设专业性的老年社工队伍和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