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献血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表明,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男性体重在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在45公斤以上,经体检,符合献血标准者可献血。
2.献血间隔:
两次捐献全血间隔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两次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为30天。献全血两个月后可以捐献血小板,捐献血小板一个月后可以捐献全血。即使你热衷于无偿献血,也一定要遵守献血间隔时间。
3.献血须知:
献血时请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护照、驾照、士兵证或军官证。献血前应了解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一天应保证充足睡眠,禁食油腻食物(高脂肪、高蛋白)以免造成“脂肪血”而引起伤病员的输血反应和痛苦。不喝酒,不吃鱼、肉、蛋、奶等食物。长期熬夜、减肥者不建议献血。献血当天应清淡饮食,不要空腹献血。
4.献血有害健康吗?
一般每次献血量(200毫升或400毫升),约为人体总血量的5%~10%,并不会损害健康。献血后,平时贮存在肝、脾等脏器的血液,此时会被“派遣”出来维持供血量。同时骨髓等“造血工厂”会加速造血。研究表明,一般2周左右,身体各种血液成分就会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5.献血会传染疾病吗?
《献血法》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血站采血时使用的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使用后的血袋、针头等医疗废弃物要严格按照规定统一处理,集中销毁,不会重复使用,因此献血不会感染疾病。
6.献血会上瘾吗?
就人体生理而言,献血只是少量失血的过程,并不存在“成瘾”的任何机制和原因。
7.献血后会发胖吗?
献血后正常饮食并不会引起发胖。但有些献血者认为自己献血后需要进补,过分摄入,导致营养过剩,这可能是“献血后发胖”的真正原因。
8.为什么鼓励“成分献血”?
血液中有红细胞、血小板等多种成分。不同病人需求的成分有所不同。成分献血是指借助血细胞分离机单独采集某一种血液成分的过程(国内普遍为血小板单采),其它成分会安全地回输到体内。
9.献血后需要静养和进补吗?
献血后24小时内不要进行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动,注意饮食均衡,但没必要额外“大补”。少数人会感觉疲倦,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通常,献血后1~2天即可恢复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