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地处滇中偏东南,玉溪市东部,位于北纬23°59′~24°34′、东经102°49′~103°09′之间。东接弥勒市,南连建水县,西邻通海县、江川区,北倚澄江市、宜良县。境内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59千米,总面积1313平方千米。县城所在地宁州街道距
玉溪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红塔区53千米,距省会昆明市148千米。
华宁历史悠久。据青龙海镜新村遗址出土的陶片、陶坯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抚仙湖东岸繁衍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前 111)设毋单县于盘溪。晋成帝时(326—342)划今华宁县域大部分和江川区一部分建梁水县。唐天宝末年归属南诏步雄部。唐末至宋代称宁部。元初设宁州万户,后改设宁海府,继而改称宁州,州下曾设西沙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将宁州下辖的通海、嶍峨二县划出,宁州始为与县平级的行政区。民国元年(1912),宁州改称宁县,民国二年(1913)改称黎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称华宁县。
华宁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东西狭,南北长,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高山、丘陵、盆地、河谷间杂交错,呈“两脊夹两槽”地形,较大的盆地有宁州坝和盘溪坝。主要河流有南盘江、青龙河、海口河、龙洞河和华溪河(曲江),均属珠江水系。境内最高海拔磨豆山2663.10米,最低海拔磨法冲江边1110米,相对高差1553.10米。
2024年,华宁县完成生产总值150.77亿元,同比增长5.1%(按可比价格计算)。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8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2.62 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87.37亿元,同比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从 2023年的22.0:19.9:58.1发展变化为20.4:21.6:58.0,第一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
2024年,华宁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87亿元,同比增长6.4%,占生产总值的69.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68亿元,同比增长7.2%,占86.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0亿元,同比增长7.8%,占70.8%;
第三产业增加值 55.09亿元,同比增长5.4%,占63.1%。2024年,华宁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亿元,比上年增收0.60亿元,增长11.8%。从收人类型看,税收收人3.50亿元,同比下降13.5%,共中,增值税1.21亿元,下降16.8%,烟叶税0.87亿元,下降4.1%;非税收人2.22亿元,比上年增收1.15亿元,增长106.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3亿元,比上年减支0.44亿元,下降2.9%。从主要支出科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6亿元、与上年持平;教育支出3.64亿元,同比增长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亿元,同比增长14.9%:卫生健康支出1.64亿元,同比下降5.7%;农林水支出 1.78亿元,同比下降30.5%o
2024年、华宁县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其中,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6.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4.4%,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25.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6.7%,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4.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2.8%。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0.39,占投资总额的43.1%。